- 打造另類線上遊戲 BJ-Online 教機率。
- 體驗式簡報教學法:讓大學生在小學生面前作簡報,由小學生打大學生期末分數。
- 首位躍上國際舞臺 (Coursera),對全球萬人以中文上課、互動的老師。
- 與台大學生們共同開發的PaGamO多人線上遊戲平台,革命性的將MOOC與線上遊戲結合,可望引起劃時代教學新浪潮。
- 一台滑板車遊走於校園。
- 綁馬尾見台大校長。
執秘部採訪葉丙成教授實況 |
甫進入交談,我們便以一連串問題直搗核心:對大學生的建議?大學生應該培養什麼能力?以及更重要的,讀大學的意義。教授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
最近我跟某個學生聊天,聊到一個數學上有名的,機率的問題。結果,這個學生的反應讓我很震撼。他說:「老師老師,你先別講答案,這個答案我記得!」他要想一下答案。也就是說,他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他是進入「搜尋引擎」的模式,而不是想要解決問題。
大學生的面貌,不該是個 search engine,而是 problem solver。教授更進一步指出,與他少時那個「覺得『課本沒教就不用學』,所以老師總是鼓勵我們、讓我們知道這是不對的態度,所以總是鼓勵我們去找書查資料」的年代相比,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太會google、太會找資料了,以致「找答案」的能力非常強,卻無形之中失去思考的機會。
不思考,則漸漸的腦袋生鏽,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中心思想,更沒有獨特性可言,最終樣貌模糊於人海之中,變成庸庸碌碌的「大家」的一分子。這是在大學時期必須非常小心的事。
至於如何培養個人見解?教授提供一個建議:從每一件小事開始思考起。「比如,你女朋友問你『我穿紅的好看還是綠的好看?』,你不能說,喔隨便,你要依據她的品味喜好和風格等等,下個決定,並且能講出理由。」或許這很無謂,但培養自己的見解,確實就是從生活周遭這些小事做起的。
另外一件使教授極為憂心的,則是台灣的學生很少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反而喜歡把自己隱藏在群體的保護色裡。他指出,每個人的思考都有盲點,必須講出來,並且被人攻擊過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有欠缺、哪裡可以改進。如果不說出口,則思想永遠沒法經過檢驗,當然也不可能進步。因此,他建議大學生多發表意見,不要擔心被人說閒話。唯有經過不斷的思辯,以及不斷地改進,思考才會越來越嚴謹。
二、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這是教授在訪談之中不停提到的主題:認清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他直言,大學之前,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打個比方」,他笑說,「大部分的人,在讀大學以前五官都還滿正常的。是大學以後才會開始橫向、亂七八糟發展。」高中科目挑戰性、專業性不若大學,較好上手,讀得好不是那麼困難。他更以自身經驗舉例:當初教授在建中資優班時,真的覺得比自己聰明的沒幾個。直到保送入台大數學系後,才震撼的發現,那年三位數學系保送生中,他的理解能力、思考速度根本不是頂尖。而另兩位,本來也不是資優班學生。「我那時候很震撼。我從小到高中建中資優班,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碰到比我聰明的人,那對我人生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我那時候大一有一陣子非常的沮喪,覺得自己怎麼會這個樣子?」後來他才慢慢發現,原來人的能力面向是多元的。在大學之前,我們追求的是「面面俱到」,因為深怕任何一科拉低分數,使我們進不了理想大學。但人畢竟只能專精於某些事物,到了大學就必須理解這一點,而且坦然接受。
話鋒一轉,他又提到了大學生間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實習」。他表示,實習——尤其是在台灣,實習文化尚未深厚建立的小島——大部份的實習生是被派去做打雜、整理資料、跑腿之類的工作,以致很多學生總認為自己根本學不到東西。他則說,其實「實習」的真義在於「讓學生看到這個專業領域的不同選擇」。每個禮拜的中午都去找不同職位、不同工作的正職人員聊天吃飯,或是在上班時間觀摩觀摩,幾個月下來,就可以觀察出在同個領域中微妙精細的分工,對未來不管是就業或找研究專長時,將會更得心應手。
「不止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才能找到good match!」這是葉教授爲此番發言的小小註解。
三、必修學分之愛情課題
有在追蹤葉教授臉書的人都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愛妻好男人,而師母更是從大學時期就一直交往的初戀。教授酷愛在臉書上發表夫妻、親子之間的小互動,羨慕煞一堆人。我們也不免俗的八卦了一下教授的戀愛史和愛情觀。
他表示,一開始不免興奮,畢竟雙方都未曾參與彼此前十幾二十年的生活,一定會很有話聊、很想時時刻刻膩在一起,約會不斷,多彩多姿。然而,最可怕的是,兩三個月過去,則開始現倦怠,電話裡只能講出:「啊你今天吃什麼?」,變得越來越無趣、不知道要幹嘛、見面有壓力⋯⋯最後漸漸的現彼此可能不適合,就斷了。因此,他鼓勵大家去圖書館約會。何也?兩個人並肩坐著,也不能夠講什麼話,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看似無聊,卻會慢慢的習慣沒有言語卻然很自在,如同家人般的相處模式。
他提出另外一點,則是關於紛爭的處理。畢竟兩人來自不同家庭,價值觀、思考模式不可能如出一轍。遇到理念不合的時候,有些人會堅持己見,並且覺得一定要找到「最契合的那個人」(亦即,與己最接近者)。然而,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一個家庭中的手足,尚且思想都不盡契合,何況是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所謂的適合,並不是天生與你最接近,而是後天上兩人努力的磨合再磨合,磨到很match,才是正解。」因此他建議,不要太早放棄,不論是溝通或者包容。當然,亦不能一味的退讓,必須在進退之間取得平衡,才是長久之計。
四、關於簡報大賽
簡報大賽,緣起於開設簡報課,而簡報課,又是一個在異國求學時大開眼界的故事。
教授表示,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曾經在系上當助教。那門課要求做期末報告,而他也深知美國學生表達能力多半優秀。然而,到了報告時間,他才驚覺不是「大部份人」講得很好,而是「每一個人」的簡報,都很精彩。
一問之下,方發現密西根大學有一門專門教學生做報告的必修課。教授很震撼的體認到,原來不是只有專業知識重要,更要緊的,是如何將專業知識清楚的表達給別人。 回台大任教之後,他便決定要開一門簡報課,更甚者,為喚起大家對表達能力的重視,所以辦了這麼一個比賽。
五、結語:給大學生的一段話
「不要因為別人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步調,做自己想要的,盡量找些時間,讓自己沉澱一下,好好去思考、去訓練自己思考的廣度以及深度。替你自己多記一點東西,並且讓你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這會讓你以後走更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