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張文貞教授推薦書目及電影

電影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Hannah Arendt, 2013)
 本片是原籍德國的思想家漢娜‧鄂蘭的傳記電影,原籍德國的猶太裔思想家漢娜‧鄂蘭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二次大戰期間,她幸運地躲過被送到納粹集中營的災難,最後逃至美國。1960年,一名負責希特勒民族大屠殺命令執行者的高幹阿道夫被找出;他被帶到以色列,接受審判。
 漢娜不但是曾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身分,也是「紐約客」雜誌的記者,親臨這場審判從此改變了漢娜的想法。漢娜原本把這名戰犯想像成特別殘酷、兇猛,而且很清楚自己做過什麼事情的狡詐份子;可是她發現阿道夫不過是一個普通又盲目服從的人。回到紐約之後,漢娜所完成的雜誌報導不單單紀錄了現場的情形,更提出了一個新的思想理論「邪惡的平庸」。這個新觀點因為爭議性太大,致使她成為眾人的標靶,並讓她就此進入人生中的「黑暗時期」……。




旅行之歌 (Grbavica, 2006)
 波士尼亞單親媽媽想完成小女兒的願望,讓她和同學一起參加學校旅行。女兒希望媽媽拿出一張「烈士遺族證明書」,就可以得到旅費的減免優待。媽媽卻不願回應女兒的要求,寧可想盡辦法籌錢支付全額旅費,母女相依為命的情感甚至一度瀕臨破裂,因為媽媽相信,死守生父之謎是保護女兒和自己的最佳選擇。






華麗的休假 (May 18, 2008)
 1980年,計程車司機姜民宇和在法學院修讀的弟弟姜振宇在韓國南方的光州過著平凡的生活。姜民宇在教堂禮拜時,結識了護士朴申愛,兩人萌生了愛情。凌晨時分,韓國國軍的空降部隊正在秘密進行大規模調動。隨著兩人愛情的發展,姜民宇邀請朴申愛去看電影。此時街道上隨著抗議全斗煥上台運動規模的擴大,已開始了充滿緊張氣氛...... 《華麗的休假》事實上是當時全斗煥派遣南韓最精銳的空降特種作戰部隊赴南方都市光州鎮暴的軍事行動代號。






        被出賣的台灣 (Betrayed Taiwan, 2009)
本片改編真實故事,靈感來自陳文成博士、「蔣經國傳」作者江南,以及慘遭滅門血案的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真實案件,好萊塢首部描述70及80年代臺灣民主及獨立運動人士奮鬥過程的電影。





        眼淚 (Tears, 2010)
便衣刑警老郭在六十歲生日前夕,接手偵辦一件吸毒過量致死的案子,死者是年輕的女孩。上級主管和同僚虛應故事,希望儘速結案,老郭卻堅持要查個清楚。憑著經驗和直覺,他認為案情並不單純。明察暗訪的結果,涉案人指向外表開朗,內心卻滿懷怨恨的女大學生。老郭的固執,讓他不斷成為家人與同事眼中的麻煩,不僅兒子與他翻臉,原本熱絡的菜鳥搭檔,也變得若即若離。就在老郭失去一切依附的同時,一樁他隱藏多年的「罪行」浮出。真相能否寬恕一切?




書籍


《大法官,給個說法!》 (2003)
本書十篇釋憲文的申請者皆為社會大眾,當其面對司法或公權力的不公平時,或是面對時代背景下法律的不適用時,唯有藉由提請大法官釋憲,透過大法官對法律的解釋,還給這些法條或人民真正的正義。

《大法官,給個說法!(2)-人與制度的戰爭》 (2009)
 10位意志卓絕的小人物挺身而出,挑戰僵化的制度,爭取自身以及全體國民的幸福。從肯認人民入出境的基本權利、修補證據補強法則,到保守的當代的性價值觀與廢除死刑的態度,我們見證了大法官釋憲思維的勇於突破和謹小慎微的不同面向。

 《大法官,給個說法!(3)-不平則鳴》 (2010)
 鎖定有關憲法平等權的釋憲故事,看看許多小人物為何「不平則鳴」?聽聽大法官又是怎麼說?

 《大法官,不給說法!》 (2011)
 人民越來越勇於向大法官敲門扣問,而且越敲越大聲。但我們也沒忘了那些被拒於門外的聲音,回頭從「不受理釋憲案」中選出14個案例給社會公評,這些極具憲法爭議與解釋價值的釋憲案,大法官不給說法,合理嗎?希望本書可以引起對大法官「選案」制度的反省,共同思索如何改革使受理門檻降低,畢竟十幾位大法官一年才作成十來件的解釋文(平均一人一件),也該給個說法罷!


      《流麻溝15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2012)
「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失去自由的心靈。出獄後,面對社會的歧視與生活的困苦,拼命求得一席之地。六十年後,我們終於聽到阿嬤們親口講出這些故事,透過僅存的書信、照片、記憶,帶我們回到那個荒謬的年代,一段獨特的女性生命史。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經典版, 2011)
台灣與西方近代新文明的接觸,以日本統治時期為主。日本占領台灣之後,除了極力去除前清文化,也將其西化風潮引入,使得台灣當時的生活文化充滿了濃濃日本味與舶來品風情。本書的敘述範圍以日治五十年為主,從食衣住行育樂幾大類切入,來介紹百年來台灣怎麼近代化,西方文明事物如何進入台灣社會,引發生活與見識的轉變。



陳列,《躊躇之歌》(印刻出版, 2013)
陳列以詩學的角度,追索時代社會面貌,細緻地敘說自我信念反思、盤整的歷程。伴隨一生於文學與政治之間的徬徨躊躇,整部書實為一篇長達三十年歲月的散文書寫,分為五個章節,記錄五段時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