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經濟、社會、政治學科介紹(下)

二、政治系學姐經驗分享

政治五國關組張子若學姐雙主修地理系
(以下執秘部簡稱Q,張子若學姐簡稱A)

Q:政治是一個很廣泛的學科,然後台大政治系有分成三個政治理論組、公共行政組,以及國際關係組。請問學姐這三個組在學習內容方面的異同?

A:基本上政治系的這三個組,依照我自己的認知,都是討論國家,只是從不同的層次去討論。

政論組比較去思考個人、個人與現有政治體制的關係、個人與這個政治體制的互動。譬如選舉怎麼樣去影響政黨在議會內的席次。我們會討論這些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再加上政治哲學的部分。

公行是集中在國家機器本身。所以他的層次會比政論組再往上擴張一點。他們會討論國家的運作,重視效率還是公平?

最後是國關。他最主要是討論國家對外的關係、國家要怎麼經營,讓自己得以在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之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基本上我認為有這樣的層次關係。

政治有分成幾個層次。大體上可以從個人的層面、組織或社會的層面,然後從國家的這個高度,或者從國際的角度來看。所以一開始我們做政治分析的時候,你要先確定自己是在哪一個分析的層次去看。

如果是政論組的話,基本上他討論的範疇比較像是政治這個制度。他會定義什麼是值得追求的目標。一開始政治要去討論的是人跟這個社會之間的關係、人要如何在社會當中達到一個最好的自己。政治哲學是政論的一部分。所以他們去討論思想類的內容。思想類的內容就是像我剛剛講的,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什麼是好的、要怎麼去追求那種東西,所以比較像是意識型態的討論。

如果是從比較政治哲學的觀點去探討政治的話,他們一開始會講一些古典的,像是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是怎麼樣談政治。然後進入到希臘、雅典那一部分,然後會進入到比較後段,譬如像我們講的盧梭、洛克、霍布斯,然後進入到馬基維利的國家論。

之前,他們不具有國家這個觀念,因為以前雅典那個時代他們不是國家,而是城邦與城邦的關係。一開始是探討人與社會,後來到馬基維利那個時代,他已經比較強調國家怎麼去治理,或是一個國王怎麼樣去治理他的人民,可以達到比較有效率的運作。到近代的話,其實到近代政治思想我就比較不熟悉了,不過就是比較偏哲學類的。這是政論組比較思辨類的政治哲學部分。

但是他們有一塊是在做實證性的研究,譬如說是選舉、投票、政治行為與政治參與。他們討論人在這個政治體制內的行為,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行為。這是屬於政論組的範圍。他們討論的是我們傳統上比較刻板印象的政治。

如果是公行組的話,他們會去討論國家機器怎麼運作。譬如說,國家的政策怎麼制訂、國家內部的行政機構、內部的人員,怎麼樣才可以有效率,也就是公共管理。其實公行跟現在我們說的管院,他們的思維其實是有點類似的,只是一個是管理私部門,那公行的話是管理公部門。

現在比較流行的應該是新公共管理。例如我們要討論大政府、小政府怎麼樣有效率。效率跟公平始終是一個拉扯的關係,所以他們會去討論在政策制訂的時候,你要考量到的是效率還是公平、人在現有的官僚體系之下可能會有哪些弊病。像我們說資訊不對等、國家的政府失靈、然後當市場失靈的時候國家應該要介入,諸如此類。他們會去討論國家管理這個部分。

再來就是國關組。因為比較像是國家擬人化,所以他們會去討論國家與國家之間是如何互動。這些互動可能會有衝突,也有合作。那為什麼會有衝突與合作?國際的衝突,除了從傳統的談判外交之外,現在還會帶入很多在全球化之下國家的競合關係。現在非常重視國際政治經濟這一塊。從很多議題都可以看出來,包括像之前談TPP、ARSEP,就是現在很流行的議題。還有台灣到底要不要跟中國簽訂服貿,或者是之前最基礎的那個ECFA,其實都是很重要的一環。也就是說,國家在現有的國際體制之下要如何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然後還有一個就是國家的焦慮感。因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所以像是跨國企業以及國際組織,其實有一部分是在削弱國家的統治能力。譬如國家很難對跨國企業去做實際上的掌控,它的財務狀況以及到底要向哪個國家繳稅等等。有時候跨國企業反而會掌握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國家。譬如說石油公司可以很有效的掌握一個國家的命脈。現在越南的事情也是一個國家的焦慮感的例子。

國家對於在國內的其他國籍的進行經商、教育進修的人民,應該採取什麼政策?兩國之間的關係會變得非常複雜。像教育、商業、醫療、司法合作或者警察權等等都是。像之前那個洩漏美國的機密的維基人員,後來不是跑過很多地方,最後到俄國去了嗎?這其實也是一個例子。司法之間的引渡,例如我們兩國之間必須要簽一個條約,我才可以去做引渡,否則我不可以去你的國家抓人。因為這樣就等於我侵害了你的國家的主權。國家的主權就是對外獨立、對內有管治的權利,所以其他的國家照理來說是不可以侵害他國的主權。這在國際法上是很嚴重的事情。


Q:請問學姐對於政治這門學科的想法?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之中獲得什麼?

A:我覺得政治系的訓練能夠幫你把一個很複雜的現象切成不同的層次,然後我們從每個不同的層次去做分析,這樣我們就能對這個現象有更全面的認識。

譬如我們拿學運來看,我們從法律系的角度來看,我猜啦,會比較從人權的保障還有合法性的角度來看。就是政府的國家暴力如何侵害人權,那我們應該要怎麼樣透過司法途徑,來捍衛人權。就是這一塊。所以會有律師出來為受司法追殺的學生救濟。

如果是政治系的來看這個事情的話,我們會更好奇的是這次學運為什麼會產生。我們希望理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能會想從現有的政治制度為什麼沒有辦法反應人民的需求探討。我們一開始都會說政治系統。政治系統就是,國家應該是一個處理或者回應人民的需求的系統機器。所以人民的需求或意見必須要傳入這個政治系統做處理,然後這個政治系統要相應的產出一些政策、回應或行動,來回應這些需求。

不然的話,這個政治系統就會崩潰。這就表示政府沒有辦法繼續維持,因為他失去他的正當性。我們會去研究現有的體制為什麼沒有辦法做出這些回應,所以會從比較體制面的層次去看。再來就是,如果說這個體制其實跟以前的體制並沒有什麼不同,那為什麼以前沒有爆發這件事情,那現在會爆發這件事情?那可能是人民的政治態度改變了。

坦白說,我覺得這次學運就是統獨之爭。其實就是在你想要跟中國靠攏,或不要那麼靠攏之間做選擇。這中間是有政治態度的轉變。再來討論憲政制度。譬如憲政制度為什麼行政權這麼強勢?其實我們是什麼都不是制,但我們相對來說比較偏向總統制。那在現在這樣的制度之下,行政權過度擴張的時候,為什麼其他權的分立沒辦法有效的去制衡他?就是討論憲政秩序的問題。

然後我們也會討論,為什麼人民的政治參與強度拉高了?像以前的話,人民透過適當的投票制度與任期的限制來參與政治。現在,代表這樣的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民的政治參與。其實應該說這個現象我覺得在全世界都有。像阿拉伯之春、土耳其的事情、烏克蘭的事情,你會發現人民政治參與的強度都拉高了。我們會想知道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再舉另一個例子:立法委員的政黨的黨團運作。民進黨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弱勢?他們明明是最大的反對黨,為什麼現在反而有被公民運動取代的趨勢?我們就會去看說為什麼他們的權力會有這樣的變化。政治這個活動非常的複雜。政治系的訓練是幫助你把政治切成不同的面向,再從不同的面向觀察同一件事情。你還是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告訴你為什麼這次的學運會出現。應該說你沒辦法把它歸咎成一個單一的層面,因為它其實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再來,政治系很重視權力的運作這件事情。譬如說有權力的人會去設計一套制度,而這套制度是有助於他繼續維繫自己的權力的。那在既有的制度之下,必然會有一些人比較有權力、有些人是比較沒有權力的。比較沒有權力的人要如何去與比較有權力的人互動與抗衡,這是政治很重要的一個觀察的標的物。我覺得真的是滿複雜的。


Q:請問學姐覺得政治這門學科可以如何與法律做結合?

A:基本上對於政治系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民法也不是刑法,而是憲法。為什麼說憲法是最重要的呢?因為憲法界定人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並且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力。然後另一個部分是,它會去限制政府或者國家的權力,標明他的界線在哪裡。這一點很重要是因為,國家在執行統治的時候,勢必會侵害人民的權力。但是這個侵害的程度,人民能容忍的範圍在哪裡,這是憲法必須界定的。

因為政府擁有權力,我們沒辦法保證這個權力什麼時候會擴張。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去跟國家這個統治機器說,你不能超過這條界線,一方面我們必須確保這頭怪獸不會橫衝直撞,所以必須有制衡的機制。因此,不管是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基本上政府的權利的範圍的界定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果從憲法的層次來看的話,法律與政治的關係是:法律要去規劃政府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結構以及政治權力要怎麼分配。例如像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的三權分立,或者是內閣制裡的行政與立法權合一。法律會去界定權力分配給誰。

再來,憲法會規範人民至高無上的權力有哪些。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做法,譬如有些中東國家是政教合一,他們可能會把宗教的誡律放到法律裡面。每個國家對於人民權利的保障程度是不一樣的。這是其中一部分。

但是主要來說,我們會期待法律是可以監督政治運作的一個手段,所以我們會強調政府應該要依法行政。我們不希望政府侵害人民的權利。司法是人民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司法是每個人最後能跟政治對抗的一個手段。如果連這個手段都沒有辦法的話,那我們只好違法,依靠破壞現有的體制來對抗政府。司法,我們會希望是最後一道防線,因為過了司法,這個政治就會失序。所以基本上我們希望司法是可以限制政府權力的。

但是,另一方面,法律也是一個統治的工具。所以它其實有點像是一個雙面刃。法律可以是方便政府統治的工具。政府通過一些法律,方便它執行統治,譬如說像過去的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以及集會遊行法。如此一來,政府可以依照法律,過度的限制人民的權利。

制訂一條法律的前提與目的並不是為了要保障人民的權利,而是方便政府進行統治,不管在哪個國家,這種思維都會存在。譬如說收稅。為什麼我們要繳各種稅,其實都是政府實行統治的一環。但是政府方便執行統治與人民權利的保障之間,要怎麼樣達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這是政治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其實這也是一個價值判斷,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只是說,我們都從屬於這個政治體制,那我們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這樣做是好的?如果覺得不好的話,我們要怎麼樣去改變?不過這很難,因為在同樣的政治體制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其實政治是不穩定的,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體制,一定都有人對現有制度不滿。只是說這個不滿有沒有辦法透過一個適當的程序表達、我們到底有沒有提供一個管道讓不滿的人宣洩,讓他不至於破壞現有的制度。

我覺得法律就是一個政治者的實現。因為我有這樣的理念,所以我會希望推行那樣的法律,來實現我認為是好的社會。我覺得法律就是一個實體化的政治結果,所以你看立法院為什麼每天在那邊吵。其實法律就是一個政治鬥爭的結果。所以那時候我沒有讀法律系,去唸政治系就是這個原因。惡法是怎麼產生?一定是從可怕的政治互動之後產生的結果。

所以如果你要追根究柢去討論為什麼這條法律會產生,那一定是前面的政治勢力產生的結果。如果說你有一個理念,是希望現在的社會可以朝向你希望的目標去走的話,我自己是覺得,應該要研究前段的政治。法律只是一個後來的結果。如果運用法律的途徑,代表我們大致上已經接受現有的秩序,否則我們就是要去推動立法或者修改法律,但修改法律或立法其實是屬於政治的範圍了。


Q:請問學姐會給想要雙主修或輔系政治系的法律系學生什麼建議?

A:因為政治系有分三個組,如果說真的有興趣要雙主修或輔系的話,我覺得第一是要確定自己是對哪個組比較有興趣。

國關組的話可能就是走國際法的路線,對於行政法與憲法要有所認識。國際法可能與一般的生活比較脫節,是研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與條約的制訂等等。

政論組的話,可能可以從比較基礎的地方思考法律的本質。因為政論組會去思考政治的本質,而法律會依照這個政治的本質去做制訂。這就是一個最初的意圖:你希望這個國家是什麼樣子?法律界定國家與國家,或者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不過不論如何,它都是一套遊戲規則。所以這套遊戲規則會和它之前的思維有關。修這個組的課程,可以從一個比較哲學的角度去思考,幫助你更深刻的理解法律本身。你會接觸到以前的人是怎麼想的、他們為什麼會那樣想,他們那時候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然後你可以反思現在的政治情況。


如果是公行組的話,簡單來說就是公法。它可能跟民法與刑法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公行組讓我們了解現有的政治制度是怎麼樣運作的。它會幫助修公行組的人了解政策與法律怎麼樣被制訂。所以公行組比較像是中間運作的過程。

政治系的課學分非常少,只有政治學與經濟學是三學分,其他都是兩學分。你無法期待課堂的教授給學生很多的新知識,第一是因為時間不夠,第二是因為政治系都是大班教學,所以是以考試為主。考試取向的話,就會有為了考試,只唸老師的課堂筆記的問題。所以不管你修哪個組都一樣,如果真的對這個學科有興趣的話,要花很多時間鑽研別的書。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政治學,本質上都是學者觀察人的行為而來,目的不外乎是為了詮釋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就是社會科學。儘管時常備受其他學者與時代演變的挑戰,但這些學科總是試圖找出更好的方式來呈現與解釋這個社會,以及進一步促使這個社會進步。多嘗試去學習與了解,我們期許自己可以看得更廣、更遠。希望這個主題的內容對於有意申請或考慮輔系、雙主修的同學能夠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